文章详情

108颗念珠怎么数 念珠是108颗还是109颗

02-09     浏览量:49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08颗念珠怎么数,以及念珠是108颗还是109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藏族念珠上的计数器的小珠子要怎么计数呢?

2、佛珠怎么算是108颗?

3、佛珠108颗怎么串图解

4、佛珠108颗怎么个说法?

5、108颗挂珠戴法,是怎么分别

藏族念珠上的计数器的小珠子要怎么计数呢?

1、计数的作用:很多佛教徒会发念佛或者持咒(如六字真言)一百万遍或若干遍的愿,而所发的愿需要使用念珠来计数,但是一般念珠的佛珠数是有限的,于是就加上计数器来辅助计数。

2、计数器:如图所示,这是我自用的念珠,被标注了号码的配件都可以用来计数器。1号2号那种形制的分别有10颗小珠称为计子,外加一个计子头,一般按计子头的形状不同或颜色不同分别表示百位和千位;3号的卡子又叫万卡,用来表示万位,如果发愿念佛数量超过百万,就需要加上另外的部件比如4号,可以用一段金刚结代替,也可以用法器,只要可以在主绳上越过念珠移动就可用来计数。

3、计数方法:先把1号和2号计数器选定分别计百位和千位,我选的是1号计子头镶绿松的代表百位,2号计子头镶珊瑚的代表千位,念佛或持咒时,每念一声就拨动一个念珠,一串念珠108颗加上所有隔珠拨完一遍算念了100遍佛,1号计数器小计子往上拨一个,多出的8个以及隔珠所念的佛用来补缺;整串念珠拨完10遍,1号计数器计子拨完了就归零,2号计数器计子往上拨一个,代表念过佛一千遍,继续这样等2号计数器计子拨完后归零,3号计数器万卡从佛头一侧开始移过一个念珠卡住,代表念了一万遍佛,每念完一万遍万卡就越过一个念珠移动一次,等万卡从佛头一头移动到回另外一头就已经念完一百万次佛,如果所发的愿还没有结束,那么就用4号计数器依照万卡的方法计数。

这个回答您明白了吗?

佛珠怎么算是108颗?

朋友,百度百科直接查看“佛珠”词条,你会发现一张图,这图就是你要找的答案,108颗首先肯定不算隔珠,其次不算三通,也就是佛珠自然下垂状态下,左右两边珠数一致,均为54颗才对。

2,隔珠: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称为:隔珠或数取。

隔珠所用的数量和方式,常见的隔珠的数量有1个,2个,3个,4个,5个,7个,9个,11个等等。

一般来说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数量可以采用1到3颗不等,并且不计算在108颗之内。

54颗的佛珠要在第27颗前加隔珠,27颗、18颗的佛珠则要在每9颗加一粒隔珠。

3,佛头:整串佛珠穿好后开始穿佛头

佛头是有三个孔的,将两端留出的线一次从佛头两边穿入中间孔。

4,弟子珠: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10颗20颗居多。采用10进位,将弟子珠系在佛头的另一端。

5,记子留:在弟子珠的末端系上记子留。

最后的记子留可以是稍大的一些珠粒或者饰物,也可用金刚结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

108 颗佛珠—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佛珠—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佛珠—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佛珠—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佛珠—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佛珠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佛珠108颗怎么个说法?

佛珠首先是僧人计数的工具,然后才是坚定信仰的示现,因为最初多以菩提树的果核磨制,所以又叫“菩提子”。由于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所以佛珠就是一个象征,让我们始终感知佛就在身边,所以颗数多少,大小多少,材质怎样,那些都是形式而已,根本无需讲究的。

佛珠根据长短,分别有挂珠(挂在脖子上)和持珠(拿在手上)两大类,逐渐演变成世俗的装饰品如“手串”、“项链”甚至“脚串”(一般不提倡“脚串”,根据佛弟子的惯例,佩戴吊坠及菩提子,不可以低于腰以下的部位,以便保护我们的恭敬心和虔诚心)。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至于意义,其实可以说有或没有都对的,无非就是借助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些含义,增进对佛法的了解罢了。不用太当真的。举例如下:

1080颗,代表十界各有108种烦恼,合成1080种烦恼。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108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54个阶位。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42个阶位。

36颗,为108的3分之1,其含义以小见大。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贤位。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密.佛果等21位。

18颗,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功德。

——这些佛珠的颗数和含义都出自《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木患子经》、《陀罗尼集经》、数珠功德经》和《文殊仪轨经》等佛经上。

108颗挂珠戴法,是怎么分别

你好,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称为:隔珠或数取。一般来说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数量可以采用1到3颗不等,并且不计算在108颗之内。54颗的佛珠要在第27颗前加隔珠,27颗、18颗的佛珠则要在每9颗加一粒隔珠。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粒或者饰物,也可用金刚结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

在佛珠的开始处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带子,在每根带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刚环或十颗小珠,以十颗为一串,如同算盘。采用十进位,代表佛教十波罗密。即:施、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母珠(佛头)代表:佛宝;贯串整串珠的绳子代表:法宝;小珠代表:僧宝。。。

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来、4涅磐、8菩萨、6波罗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狱、1师长、1施主、28星宿组成,共108颗。

它的意义是:1为善财童子、2为爱染明王、3为不动明王、4为善密童子、5为地藏菩萨、6为释迦牟尼佛。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以佛、道教为主要宗教的中国,戴手珠的习惯来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人们在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着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让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在中国民间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习惯,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经书所载的挂珠、持珠及念珠的颗数大致分为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为1080种烦恼。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狱、饿鬼、XX、修罗、人间及天上,是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

108 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总计三十六种,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 与 108 颗意义相同。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分为三份。

27 颗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 表征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迷时被十八界转,悟时转十八界。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念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在经书中也有记载——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觉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的象征意义。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对持念珠有一定规定外,其它的记载大多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人佩戴只取其保平安的意思,无太多忌讳。

手珠跟戒指一样有平衡左右身体能量的作用。并且因为手腕的脉搏与心脏连接在一起,所以长期佩带手珠或手镯便会增强心轮的开发,增加爱与被爱的包容力,佩带在左手右手都可以,由自己的感觉来决定。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相关推荐